推进行知研究 培育七彩少年 ——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接受省陶行知实验学校调研评估
【序】陶行知先生一生爱国,以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生活即教育”的朴实精神,“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被誉为“万世师表”。
我校2020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自命名以来,在陶研会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始终将学陶师陶研陶作为学校工作重心,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积极践行陶行知思想。
学校坚持以“行知校园形象”引领师生的一言一行,从校园文化、班级建设、活动场馆等全方位着手,实现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教师办公室、学校网站等创设学习园地,向教师推荐好的陶研文章,并为教师搭建学习、互动的良好平台。
学校组织教师通过“陶篇阅读”,推进“共读共写”,汲取书之养分,丰盈专业成长;通过“陶思讲坛”,为教师们搭建交流互动、互鉴共荣的平台;通过“我的学陶故事”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实践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学校涌现出一批学陶师陶积极分子,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打造“生长课堂”,同时大力推行“小先生制”,把课堂变成学堂,把学生真正置于课堂的中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发现儿童,引导儿童,解放儿童,信仰儿童,变成儿童,最终成就儿童。
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为了让学生读好这本活书,学校重构、拓展教育时空,让学生与万物亲近,接受鲜活、真切、贴近生命的教育,做生活的小主人。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学校迎来“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的调研评估,苏州市陶研会副秘书长毛伟青、浦荣生,苏州高新区教育学会秘书长沈雷一行3人专家组来到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珠江路校区,对我校“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的建设情况进行指导。
专家组一行在总校长施燕璟、副校长汪明峰的陪同下参观了七彩少年科学研究院、艺术展厅、桃花坞木刻年画馆、小菜园、融合资源中心等地,专家组参观后充分肯定了学校浓厚的师陶学陶氛围,扎实的生活教育实践。
随后,专家组听取了教育集团副校长汪明峰的工作汇报。汪明峰副校长结合学校近五年来师陶学陶的实践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一、行政发动,健全学陶师陶组织;二、环境拨动,打造行知育人文化;三、专业引动,成就新时代的大先生;四、学研律动,促进行知思想进课堂;五、活动驱动,搭建学陶师陶平台。
专家对我校陶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浦荣生副秘书长对学校在组织保障、课程建设以及校园环境这几个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要将学陶师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抓住生长点并一以贯之的执行。
毛伟青副秘书长指出要将陶行知思想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行动指南,要以课题为引领,以基地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突出办学特色;同时从既有的工作总结中进行提炼,进一步思考如何让陶行知思想在校园更好地落地生根。
沈雷秘书长勉励我校要再接再厉,立足当下时代背景,加强推动学陶师陶活动,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推动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助力师生共同成长,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陶研活动,要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入。
回顾、反思陶研工作的历程,是我们走在行知路上的又一个新起点,更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培育七彩少年的新思考,学校将在省、市陶研会的引领下,继续坚持以陶行知思想为指引,秉承“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深化课程改革的有效实践模式,全面实现综合育人,进一步促进我校的长远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用户登录